|
常見食用貝殼大全!
海洋里生物種類繁多,可食用的海鮮種類也特別多,除了常見的食用魚類,還有各種各樣的貝殼。貝殼肉質鮮美,營養豐富,是一種常見的菜肴。下面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常見的食用貝殼:
生蠔 屬于雙殼類軟體動物,兩個外殼形狀不相同,表面粗糙,呈暗灰色;上殼的中部隆起,下殼附著在其他物體上面,比上殼大,非常扁,邊緣比較光滑;上下兩個貝殼的里面均為白色光滑。分布在溫帶和熱帶各大洋沿岸水域。
香螺 屬于腹足類軟體動物,貝殼邊緣輪廓略呈菱形,殼質大而厚,并且比較堅硬,貝殼高為10cm左右,螺紋有6層,貝殼顏色為肉色,表面有土棕色,絨布狀感覺的殼皮,殼口甚大,內部為杏紅色,有珍珠光澤。為我國特有,產于黃海、渤海,主要分布于廣東,福建,遼寧,山東等地區。
蛤蜊 屬于雙殼類軟體動物,貝殼兩片,堅硬厚實,略呈四角形,左右兩片貝殼相等,殼頂尖,略向前屈,位于貝殼背緣中部稍向前端,殼面中部膨脹,向前、后及近腹緣急劇收縮,致前、后緣多少形成肋狀,小月面和楯面心臟形。殼面生長紋明顯粗大,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環紋。貝殼具殼皮,頂部白色或淡紫色,近腹面為黃褐色,腹面邊緣常有一極狹的黑色環帶。貝殼內面灰白色。鉸合部寬大。生活于淺海泥沙灘中,我國沿海均有分布。
扇貝 屬于扇貝屬的海產雙殼類軟體動物,殼呈扇形,但蝶鉸線直,蝶鉸的兩端有翼狀突出,殼光滑或有輻射肋。肋光滑、鱗狀或瘤突狀,色鮮紅、紫、橙、黃到白色。下殼色較淡,較光滑。有個大閉殼肌。世界性分布,見于潮間帶到深海。
牡蠣 屬于軟體動物,有兩個貝殼,殼的表面凹凸不平,殼形不規則,大小、厚薄因種而異,左殼或稱下殼較大而凹,附著在巖石或石板上,右殼或稱上殼較小而平,掩覆如蓋。
白貝 貝殼略呈卵圓形,質地堅固,殼背部中央隆起,兩側堅厚而低平,在殼后方相當于殼長1/3處,兩側突然擴張,形成瘤狀突起,貝殼表面光滑,灰黃色或黃白色,背部藍灰色,有白色細紋,多數具橙紅色細紋,有的背部灰綠色或藍灰色,少數有3條不明顯的深色帶,并有棕色斑點。
蟶子 屬于軟體動物,有左右相等的兩個貝殼,貝殼脆而薄,呈長扁型,表面常生長一層淺綠色的薄皮,常有磨損破落而呈現白色,自殼頂腹緣有一道斜行的凹溝。棲息于河口附近和有少量淡水注入的淺海內灣的軟泥沙中,以足掘穴棲居。
蜆子 貝殼堅厚,外形圓形或近三角形。殼面光澤,具同心圓的輪脈,黃褐色或棕褐色,殼內面白色或青紫色。鉸合部有3枚主齒,左殼前、后側齒各1枚,右殼有前、后側齒各 2枚,側齒上端呈鋸齒狀。足大,呈舌狀。雌雄異體或同體。棲息于咸淡水和淡水水域內,如江河、湖泊。
海蚌 屬于海產雙殼貝類,殼體略呈三角形,殼長通常有7~9厘米,殼頂在中央稍偏前方,腹緣圓形,體高為體長的4/5,體寬為體長的1/2。殼厚,殼表光潔,生長輪脈明顯,殼頂呈淡紫色,其余部分呈米黃色或灰白色。
貽貝 屬于雙殼類軟體動物,殼黑褐色,生活在海濱巖石上。分布于中國黃海、渤海沿岸。 貽貝殼呈楔形,前端尖細,后端寬廣而圓。一般殼長6~8厘米,殼長小于殼高的2倍。殼薄。殼頂近殼的最前端。兩殼相等,左右對稱,殼面紫黑色,具有光澤,生長紋細密而明顯,自頂部起呈環形生長。
象拔蚌 屬于大型海產貝類,是已知最大的鉆穴雙殼類,兩扇殼大小相等,薄脆,前端的觸須像肥大粗壯的肉管子,這水管很像一條肥大粗壯的肉管子,當它尋覓食物時便伸展出來,形狀宛如象拔一般,故得象拔蚌之美名。象拔蚌個體有大有小,棲息地因種類而異。
海瓜子 屬于海產貝類,是一種淺色的小蛤蜊,大小形狀如南瓜子而得名海瓜子。貝殼小,略呈三角形,殼薄而透明。殼表面為黃褐色或綠褐色,自殼頂至后緣有棕色或紫褐色放射紋及波狀花紋。有時殼頂的殼皮剝落,露出白色殼質。殼內面灰白色,具珍珠光澤。
文蛤 屬于雙殼綱簾蛤目簾蛤科的貝類,是重要的食用貝類之一。殼呈圓形略呈三角形,殼質堅厚,兩殼大小相等,內面為瓷白色。多棲息于淺海的沙泥底。
▼▼
|
|